把實事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
亳州政法干警把學習教育成果變成為民服務實招 |
|
□ 本報記者 李光明 本報通訊員 蔣加磊
法院執行干警幫申請人討回拖欠27年的欠款;檢察機關采用“三長+檢察長”模式助推生態環境長效常治;公安民警為小區居民解決高空拋物隱患;司法所的“法治門診”化解矛盾糾紛……自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安徽省亳州市數千名政法干警進千村入萬戶,從幫助群眾辦好身邊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使一個個難題得到妥善解決,把一起起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扎實實踐“我為群眾辦實事”,贏得群眾由衷點贊。
辦群眾心坎上的事
“感謝法官,沒想到這么多年,這些錢還能要回來?!鼻安痪?,領到了3萬余元執行款的申請執行人楊某向渦陽縣人民法院執行干警表示感謝。
這筆借款發生在1994年2月,當年楊某借給李某1.5萬元,約定一年后還款,但是到期后李某以種種借口推脫。經渦陽法院判決,李某須在判決生效10日內付清借款本息。然而,李某只償還了2000元就再未履行。此后,法院用了各種辦法執行,都未能執行到位。今年,法院恢復案件執行,這起持續了27年之久的借貸糾紛終于畫上了句號。
“27年間,我們的執行法官換了4任,但我們沒有放棄?!睖u陽法院執行干警李晉紅說,一起案件的順利執結遠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難,“除了各方面的客觀因素,更要求我們執行干警把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盡心盡力去做”。
這起借貸糾紛的妥善化解是亳州市政法干警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
結合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亳州法院系統針對信訪工作中存在的判后答疑不及時問題,調研出臺《判后答疑工作細則》;檢察系統組織干警主動與社區鄰長建立聯系互通機制,每名干警聯系10名鄰長,將法治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公安系統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做起,全面梳理不滿意警情、不滿意熱線、不滿意接訪,開展回訪,跟蹤整改;司法行政系統推出包含6項為民做實事、3類便民措施、N項自選動作的“6+3+N”具體舉措并形成長效機制。
群眾有所呼,干警有所應。在亳州,“我為群眾辦實事”已蔚然成風。
解群眾身邊之憂
“現在還有高空拋物的情況嗎?”
“自從你們上次來了以后,這種情況就沒有了?!?/p>
4月16日,亳州市公安局警察訓練支隊民警與譙城分局魏武派出所民警到薛閣辦事處站前社區龍鳳小區進行回訪時,居民們告訴了他們這個好消息。
3月初,民警在該小區走訪時了解到18號樓經常出現高空拋物現象,隨即展開排查,共走訪80余戶居民,鎖定了涉事戶主,依法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
亳州把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黨史教育結合起來,以學思想、學黨史、學英?!叭龑W”為引領,以進村入戶全面訪、重點人群集中訪、排查整改反饋訪、普法引導宣傳訪“四訪”為手段,突出民生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出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消除了一批安全隱患,解決了一批難題。
截至目前,亳州政法機關共推出便民舉措334條,化解疑難案件457件,處理違規違法行為69件,化解涉訴信訪積案166條,推出服務鄉村舉措33條。
聽群眾訴求知實情
接地氣才能增底氣,動真情方能知實情。亳州數千名政法干警開展“進千村入萬戶”大走訪,讓政法干警把身體沉下去、服務送下去。
“女方不同意這門婚事了,俺的彩禮還能要回來嗎?”4月17日,渦陽縣曹市鎮石佛村一位村民走進該村“法治門診”,向村法律顧問反映了一件煩心事。在了解該村民家情況后,法律顧問經過兩天4次協商,終于讓女方將彩禮錢悉數退還。
渦陽縣司法局在全縣的村(社區)探索開辦“法治門診”,將各類散落法律服務資源聚合起來,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糾紛調處、普法、公證、法律援助、訴訟代理等一站式、全業務公共法律服務,形成“365+24”電話“問診”、半月駐村半天“接診”制,開啟突發情況及時“巡診”法律服務新模式,打通法律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只有走心與群眾打交道,凝聚起民意最大公約數,把群眾的“小事”當“大事”來辦,確?!凹兄?、事事有回音”,才能提升廣大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贏得他們衷心點贊。
“政法干警爭相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全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學習教育的成果轉化,是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的必然要求?!辟裰菔形N?、秘書長、政法委書記劉中漢說,亳州數千名政法干警將持續開展“進千村入萬戶”大走訪活動,傾聽群眾訴求,回應群眾關切,把實事、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責任編輯:孫天藝) |